《山東省“十四五”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》中明確的重點任務之一,就是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,加快大中型、智能化、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和應用,加強農業機器人研發支持力度,開展農業機械化示范創建和智慧農機創新,推進“全程全面、高質高效”農業機械化。
“我們也得看到目前農機應用還有短板需要補齊。”國際田間試驗機械化協會主席、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尚書旗分析說,從作物種類來看經濟作物、果蔬類農作物還有畜牧養殖業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并不高;從農田種類區分,平原大田地塊機械化程度高,丘陵山地零散地塊機械化程度普遍較低。
對此,山東理工大學農業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副院長刁培松認為,農業機械化需要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、園藝作物和飼草料作物全面發展;由種植業向畜、禽、水產養殖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等全面發展;由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發展,由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發展。
針對我省設施種植機械化水平的現狀,為解決不同地區、不同設施類型、不同生產環節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問題,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已制定《關于加快推進設施種植機械化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補短板、強弱項、促協調,來推動設施種植業高質量發展。根據省政府《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》,到2025年,全省整建制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,力爭率先建成“兩全兩高”農業機械化示范省。
“從農機補貼方面來看,2021—2023年山東省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也突出了農機科技自主創新,擴大補貼范圍來重點保障耕地質量和種子處理能力,提升機具、丘陵山區、特色經濟作物生產所需機具、畜牧水產養殖和設施農業生產所需機具。這對于農機企業和農戶來說是非常利好的消息,政策的精準引導將有效帶動科技創新和示范應用。”青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首席專家王軍強表示。